内蒙古着力开发多类型乡村旅游

市场信息    来源:农汇网    时间:2018-03-15 17:48:24    阅读:796次

[ 摘要]

内蒙古着力开发多类型乡村旅游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兴安杜鹃开了,沉睡万年的玄武岩上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恣意奔放。阿尔山市郊,白狼林俗村里游客们正坐在坑头上品尝着地道的猪肉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冰冻的额尔古纳河在阳光的照耀下舒展着身子醒来,慢悠悠哼着小曲,舒坦极了。河畔,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童话般的房屋错落有致,游客在院子里荡着秋千,感受着独特的俄式生活……

        寻找乡愁,到乡村去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在内蒙古,这样的旅游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岱海之畔赵家村

        从凉城县沿省道102向西15公里就到了赵家村。古朴的牌楼和石雕,灰色调仿古院墙别有韵味。赵家村,北依卧佛山,南临岱海,与温泉景区相邻,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以前我家五口人靠种地每人最多年收入三四千元,自从搞起农家乐收入逐年增加,现在年收入20多万。这两年还种上了绿色有机菜,不仅食堂用菜方便,还可供游客采摘。”赵家村农民张润秀说。

        村民刘俊一直在包头一家洗浴中心工作,每月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看到村里人搞农家乐日子过得挺好,去年年底我也搞起了农家乐,生意还不错。”
岱海鱼鲜美,炖羊肉能吃出内蒙古草原的味道……地道可口的农家饭,加之周边岱海、温泉等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大同、呼和浩特、集宁、丰镇等地的游客。
凉城县岱海旅游区办事处书记王玉术说,赵家村游客服务中心、戏院、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并打造了“二十四孝图”文化墙和唐园、宋园、明园等特色主题农家院,提出“你扶我小康,我还你健康”的发展理念,游客可与农户签订互助协议,农民提供土地田园、帮助看护打理,游客来种植,并收获和享用自己种的绿色蔬菜。
全景时代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南临黄河,水草丰美,“公田农庄”是河套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线,农庄内有村级收藏馆——公田村博物馆,收藏着图书、图片、农具、家具等历史珍品,河套文化一览无余。

        托克托县郝家夭村葡萄盛名,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每户人家,重新改造粉刷的房舍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葡萄围栏,美观实用的葡萄桩,构成特有的风景。

        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一座座小小的农舍、蒙古包使小镇独具韵味。漫步乡间小路,徜徉在自己的思绪里,可以尽情感受心灵深处的宁静。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东光朝鲜族民俗村,错落有致的民居处处都是风景,尝一尝辣白菜、朝鲜冷面、狗肉汤和打糕,喝一杯村民自酿的米酒,与村民们跳起欢快的朝鲜舞蹈,其乐融融。

        近年来,内蒙古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区旅游业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所在的锡林郭勒草原牧人之家已有400多家,从业人员3800多人,农牧民户均利润12万元,人均纯收入1.3万元。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陈巴尔虎旗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牧人之家牧户游项目,并开发应用了智慧旅游系统,帮助牧民对接市场。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全区农(牧)家乐接待户已超过3500家,星级接待户达到381家。内蒙古乡村旅游进入全景时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时尚。

“周末内蒙古”休闲度假品牌
        内蒙古一方面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今年年初巴彦淖尔市推出“乡村旅游+冬季旅游+节庆活动”特色旅游产品,在“舌尖上的磴口——开河鱼家庭美食烹饪大赛”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带动下,乡村旅游较往年提前,各类采摘活动也提前进入旺季,一季度旅游实现开门红。
通辽市积极引导嘎查村集体、农牧民、外来投资者开发农牧业观光类、民俗体验类、休闲度假类、特色餐饮类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推介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及线路上42个嘎查村旅游特色村屯的乡村旅游。

        今年内蒙古着力开发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在景区至依托城(镇)沿线规划建设旅游示范乡(苏木)、旅游示范村(嘎查)、专业旅游村(嘎查),培育若干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环城市乡村旅游集聚带。

        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文化等优势,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内蒙古将在毗邻8省区交界地区建设欢迎中心和乡村(牧区)旅游点或露营地,满足京津和8省区城市人口周末到内蒙古休闲度假的需求;在自治区各城镇周边打造农牧业休闲产品或露营地,满足城镇人口周末休闲度假需求;推出“周末内蒙古”休闲度假品牌;在景区周边发展庄园式旅游村,拓展、提升旅游品质;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特色旅游村,彰显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线路特别是冬季旅游线路上大力发展家庭旅游,让温馨朴实、民族风情浓郁的家庭接待户成为旅游接待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