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农业部部署百名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工作

今日农汇    来源:农汇网    时间:2016-08-25 10:52:45    阅读:472次

[ 摘要]今日农汇,汇集今日农业资讯。主要从政策、市场、合作社、农村金融、农资等方面传递今日最新农业信息。

一.农业部动态

农业部部署百名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激发广大农民创业创新热情,树立农民创业创新典型,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介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通知,决定在前期布置各地宣传推介1000名“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的基础上,再从中择优遴选出100名“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集中宣传推介。

      据了解,此次推荐工作旨在通过经验模式总结和案例分析,讲活“农民双创”好故事、唱响“农民双创”好声音。重点是宣传推介在投身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作出积极贡献,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返乡农民工、返乡中高校毕业生、返乡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农村能人等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根据通知要求,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本人填写《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情况表》,经企业(农民合作社)或所在地村镇(街道)审核后送当地县级农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复核。县级农业管理部门复核后,将符合条件且特别优秀者的宣传材料逐级报送省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部汇总各地上报材料,从中遴选好典型好案例好模式,依托媒体宣传、活动推介和典型传播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营造崇尚创业、敢于创业、支持返乡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潜在创业者积极投身到农民创业创新中来。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608/t20160824_5252761.htm

二.合作社财务管理模式

渠黎镇大陵村打造“入股分红不分地”新模式

       在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内朝九晚五上班的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屯村民,领着“双份”收入—上班的工资和合作社的入股分红,且不用操心地头里的甘蔗。

       有这等好事?

       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入股分红不分地”的“渠芦模式”,让村里的劳动力有了富余,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6月28日,渠黎镇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崇左市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先进农民合作社”称号,合作社已然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双高”基地里的现代化:传统农耕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每户有二三十块分散在各处。”据大陵村党总支部书记郭益山介绍,过去,村民大部分时间甚至耗在了来往地块之间的路上。用他的话来说,“每天只能耕作一两块地”。

       而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留守土地,这无疑让村里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

       2014年,扶绥拿下中央财政支持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2015年,广西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借着政策东风,2015年5月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一年以来,合作社已建有专业农机库房1300平米,拥有大中小型各类农业机械,水肥一体化加压站2座等机械设备和相关农业配套设施,建成了2座分别可容纳3千立方水的蓄水池,覆盖3500亩“双高”基地,其中,70%的机器购买费用由糖企资助。

       据郭益山介绍,今年,将继续建设建设5座蓄水池,全面覆盖12000亩“双高”基地。

       据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站长吴祖宏介绍,每一个片区的棱灌面可以精准到以15亩作为基本灌溉单元,甚至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自动化控制,就可以实现在家中控制灌溉开启。

       一步步走来,合作社逐步实现机械化,“用了大马力拖拉机耕种6000亩土地后,省下的人工成本可以购入两台大马力拖拉机。”提起机械化种植带来的效益,郭益山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合作社种植甘蔗面积从成立之初的3500亩增加到11500亩,由渠芦屯的18个生产队453户家庭入股发展至526户农户,大陵屯和弄民屯村民也申请加入合作社中。这正是村民对合作社的认可。

       “渠芦模式”下的脱贫攻坚:多渠道助民增收

       “合作社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和劳动力,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为村里创造更多的财富。”供职于合作社的李向伟欣喜于机械化生产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村里开了招聘会!”当天,扶绥县第一个“屯级”现场招聘会在渠芦屯召开,20多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前来参加应聘的农民群众共有680多人,其中签订就业意向的有590人。

       渠芦屯的村民心中有本账——

       自己种植甘蔗,一车甘蔗16吨左右,每吨400元左右,一车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生产16吨甘蔗需要2000元左右的肥料,除去肥料、蔗种等成本,一车甘蔗纯利润不到2000元。每一亩除去人工700元利润,只剩下不到一半的收入。

       加入合作社后,以土地入股,每亩分红1000元,剩下的时间自由分配,如果在合作社工作,按80—100元/天计算,一年还能领18000元左右的工资。如果外出打工,或者自种蔬菜、西瓜,所得的收入也远远高于合作社成立以前。

       去年片区单是出售蔗种就有1000元一吨的收入,得到的总收入就有六百多万元。贫困户家庭仅加入合作社人均就可获得5000元的纯收入,远远超过年人均2800元的扶贫线。

       据李向伟介绍,今年合作社还将划出200亩土地,与农户签订协议,要求种植指定的蔬菜品种,片区内无法种植甘蔗的坡地也将种植坚果。

       走多元化产业发展道路,这又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三年脱贫,五年致富;返乡创业,回家养老。”这是渠芦人提出的口号。大陵村全村有66户贫困户,有89户农户随时面临着返贫,扶贫任务艰巨,渠芦人依然信心十足。

       党旗下的合作社:支部引领致富路

       “‘双高’基地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做不下去的。”以党组织为领导,按照现代农业模式发展,郭益山肯定了这条发展路子。

       合作社成立之初,大陵村党总支部多次召集全村党员骨干和致富能人进行集体讨论,提出了成立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大胆设想,得到全村党员和6个村民小组的一致同意,71名党员和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率先签字加入合作社。其中,郭益山第一个把家中的土地拿出,入股合作社。

       2015年6月,广西扶绥凯利农业有限公司在东门镇岜白村承包5000亩土地连片耕种,实现种植机械化、水肥一体化,郭益山动员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参观学习。

       这一做法,让心存犹疑的村民对合作社的看法开始有所改变。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郭益山为首的村委一班人、村民小组长亲自到田间参加生产。每隔几天,早上6点,郭益山就准时来到村子的广播室,广播宣传现代农业知识。为了广播宣传,大陵村村委副主任吴日建喊哑了嗓子……

       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将入社的党员全部纳入合作社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大力推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统一规范保管党员证。

       在合作社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中,支部党员和骨干社员按照合作社党支部的总体安排部署,带动全体社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甘蔗田间管理、甘蔗间套种,以及合作社财务开支监管等。

       大陵村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增强了合作社的生命力、凝聚力,已加入合作社的渠芦屯村民吴精祥发自肺腑地说:“跟着党走准没错!”

原文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16/0823/c369001-28880903.html

三.合作社脱贫致富

互助合作社 脱贫好帮手

        8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来安县张山乡仰山村三河村民组贫困户周善雨的5亩蔬菜大棚里,看见七八个人正忙着对成熟的豇豆进行采摘、分类、捆扎、搬运。尽管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汗水,却依旧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喜悦。 “虽然这豇豆不是我们家的,但是因为参与了种植的全过程,就像自己家的豇豆丰收了一样高兴。 ”正在摘豇豆的田庆久对记者说。

       原来,正在大棚里忙碌的除周善雨外,其他人都是仰山村农业互助合作社的社员。仰山村是县级重点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98人。为帮助农户尽快脱贫,今年2月,该村农民群众自发成立了互助合作社。该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组织到一起,以互助合作的形式,义务帮助贫困户平整农田、种植作物、除草收割、喂养牲畜等。同时,合作社还经常组织有经验的种养大户,向贫困户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并联系客商统一上门收购,优先组织贫困户到种养大户处务工,多途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种粮大户田庆久,是合作社的带头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贫困户周善雨因老伴去世前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他本人又患有多种疾病,开始时根本建不起蔬菜大棚。田庆久组织社员召开紧急会议并达成一致意见,筹集资金帮助老周建大棚……

       眼看天快黑了,记者和社员们一起把豇豆装上车,送到合作社过秤,晚上就发往上海市场。“这几亩蔬菜,除了地是我的,其他都是社员的功劳啊!收入有保障,脱贫就有希望了! ”拿到卖豇豆的钱,周善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他告诉记者,菜种是大家帮助买的,建垄、打药、销售等都是大家帮忙干的。“自己日子过好了,看见仍有乡亲生活在贫困中,心里不是滋味啊!成立互助合作社,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不等不靠,靠大家的努力一起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提起成立农业互助合作社的初衷,田庆久对记者说。

       据来安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县1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互助合作社,已组织开展近200次互助活动,直接为贫困户筹集资金5万余元,免除人工劳力费用30多万元。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6/0825/09/BVA8V25V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