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群众脱贫致富显成效

政策法规    来源:农汇网    时间:2017-12-19 19:35:31    阅读:443次

[ 摘要]

盘州市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群众脱贫致富显成效

        近年来,盘州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进旅游业与精准扶贫、“三变”改革等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市有各类酒店200余家,农家旅馆(农家乐)700余户,直接带动就业6万余人,累计带动1.71万户、4.12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景区建设务工带动一批。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项目58个,通过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泥水工、木工、搬运工、电焊工等施工人员岗位,了解能吸纳贫困户就业岗位情况,同时搜集已经参加务工的工人务工证明、工资发放花名册等资料,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切实解决贫困户务工问题。督促协调做好旅游建设项目带动扶贫工作,确保旅游景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部就业。项目覆盖全市13个重点景区,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务工增加收入。

        入股旅游经营性项目受益一批。通过开展景区经营性收益项目摸底和景区入股项目情况的摸排统计,重点筛选可吸纳贫困户入股的旅游项目进行指导,相关责任企业对已入股景区经营性项目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精准掌握信息,合理安排贫困户入股参与旅游经营项目。通过“三变”改革,以村级合作社为单位,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房屋、“特惠贷”、“两权”抵押贷款等入股各景区已建成经营的、成熟的盈利性项目,通过项目经营收益定期向贫困户分红,增加项目经营收益,实现景区提质升级和贫困户同步增收致富,对周边没有旅游景区的贫困村,采取异地入股的方式,实现旅游业吸纳贫困户入股10000户以上。娘娘山景区充分利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共有2220户5455人变成了股东,其中贫困户670户、贫困人口2340人,入股农户年终按股比获取收益,实现年均增收6000元。

        旅游企业就业解决一批。在旅游项目开发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大力挖掘保洁员、治安员、接待员、导游员、驾驶员、服务员、收费员等适合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岗位,对旅游景区、农家乐(农家旅馆)、酒店等用工单位岗位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全市旅游业就业岗位需求台账,对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优先让贫困户就近到景区、农家乐(农家旅馆)、酒店等就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000人以上,确保实现旅游业吸纳贫困户就业的目标任务。组建了乌蒙大草原马帮,引导贫困人口参与马队乘骑服务,目前有200余人参与,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余人。

        乡村旅游创业发展一批。充分利用景区周边贫困户自有房屋、土地和景区已建成的商业街、小吃街,易地扶贫搬迁点商业门面等资源,通过贴息贷款、“特惠贷”等形式扶持贫困户自主或合伙创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从事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化产品等旅游产品加工销售,支持贫困户从事旅游业创业200户以上。目前正在指导相关责任单位对当前支持贫困户从事旅游业创业名单进行摸底统计(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创业模式、经营户字号、经营范围、月收入等),同时搜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经营场所图片等作为印证资料。持续搞好协调指导及组织培训,做好创业扶持。娘娘山景区通过旅游开发建设,辐射带动2家酒店、100家农家乐、45家农家旅馆、32家超市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余名,带动了3010户增收,其中贫困户1472户3450人。

        旅游从业技能培训提升一批。整合乡村旅游培训计划、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人培训计划等培训资源,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带头人、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年均开展乡村旅游培训10余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联合教育、职校、工会等部门开展酒店业、餐饮业服务人员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今年1至9月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名,旅游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旅游商品开发带动一批。深入挖掘全市旅游商品,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加工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砂陶、木雕、根雕、竹雕、石雕、手工编制品等旅游商品企业60余家,开发“盘州旅物”旅游商品120余种;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困难家庭增收致富,有效带动农民群众13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86人,促进家庭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肖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