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蓬溪建设代表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市场信息    来源:农汇网    时间:2017-12-04 17:38:58    阅读:552次

[ 摘要]

农旅融合 蓬溪建设代表性生态旅游目的地

        蓬溪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享有“五史之乡”“孝子故里”“古壁画艺术之乡”“洞经音乐发祥地”“四川文物大县”等美誉,是“中国革命老区”“中国书法之乡”“西部门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蓬溪县重视旅游产业的打造,始终将“双生态”作为旅游发展的生命线,将旅游项目作为旅游产业的引擎,通过项目攻坚,将“双生态”变为大产业。

        蓬溪乡村旅游有诸多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重点、亮点和示范点。县域乡村旅游在同一地区不能一哄而上,切忌以数量增长代替质量提升。这样会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华,产品同质化。当前首要的就是深度研读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筛选出我县乡村旅游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锁定目标,加快推进。

        二、发展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之所以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市场选择和需求趋向个性化。到乡村旅游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侣或是自驾车为出游方式,他们的视线和心理需求与其他旅游有所不同,他们旅游预期看到的乡村旅游点应有个性和独特性。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策划出自己的特色项目,使景观、产品、接待、管理、服务、配套都实现个性化目标。

        三、与实现“三农”目标相结合。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推动社会小康目标,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发展民宿、赏花、菜园、荷池等手段,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休闲、娱乐,使乡村旅游与农业相融合。农村环境不断改变、面貌大幅提升,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金收入,获得较大的利益。

        四、乡村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览的追寻目标。特别是作为乡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观,更不能改变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绝不是保护乡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开发,让游者感受乡韵,记住乡愁。

        五、乡村旅游要注重产品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要想发展好我县乡村旅游,必须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类型。如今,游客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旅游目的地就要尽快改变产品雷同、内容泛化的局面,创新产品的特色,使游客增加更多的选择,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游事务的自主化,订房、订票、订餐的自主化,游览乡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蓬溪县要继续坚持巩固生态本底,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书乡门地、生态蓬溪”品牌,努力将蓬溪建成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书法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西部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将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丰富多样、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模式,推动不同发展模式的互补。

      (作者系蓬溪县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