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兴建办公室一栋,内部各科室设置完备,聘用专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全部采用电脑开票和电算管理。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工作每日结帐,财务日清月结。员工工资按月发放,养殖户利润现结现付。
- 【信息】高薪聘请大学毕业生等专业技术人员5名,最高月薪4000元,最低月薪2000元,全部包食宿,包电话费。配备专车一部,司机1人。对鸡舍消毒、疫苗、日常管理、防病治病,都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
- 【信息】合作社坚持“人不对路不发展,设施不达标不发展”,在选择养殖人员的同时,特别注重养鸡场所建设。目前,发展养殖户104家,养殖户分布于荆州市5县市区18个乡镇。全部为散养方式,一律建有标准化的“冬暖夏凉”的鸡舍,并伴有鸡舍15-20倍的林地,带动基地面积45.8万平方米。
- 【信息】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国今年43岁,家住江陵县秦市乡东陈岭村,从事成品鸡批发和零售有近20年历史。长期置身商海的陈明国,是个敢想敢干的人。每天要从河南发来4000-5000公斤商品鸡,销往周边县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销售体系,每年收益在20万元以上。然而,他并不满足个人的小富,他说:“我是一个农民,与鸡打交道几十年,非常热爱养鸡事业,我一生的追求就是把鸡养好,做出品牌,做大市场,带领一方农民共同致富,实现人生价值。”为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把握好商机,带动农民致富,2007年2月,他在认真分析国家鼓励发展产业政策,多方考察的基础上,伙同几位朋友,开始组建小康土鸡专业合作社,并于当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 【信息】针对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我们认真组织成员相互帮扶,如调耕地调剂、对困难户担保贷款、技术交流、劳力合作等。目前,合作社先后出资3.2万元免费为特困养殖户实行田间改造;投资5万元修通了通往田间的路,便于龙虾外运;为28户养殖户担保贷款5.5万元。通过帮扶,所有成员都体会到了“丰泽”大家庭的温暖。为了规避养殖户风险,保护成员利益,我们对养殖户实行小龙虾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统一为成员提供优质的龙虾种苗,积极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多次请市县及外地水产专家为成员讲授龙虾养殖技术,并组织部分成员技术骨干到潜江、武汉等地参观学习,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通过与非成员养殖户对比,合作社成员龙虾产量平均每亩高10%左右。同时,合作社还认真为成员组织龙虾销售,实行统一定价。今年龙虾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合作社通过市场考察积极组织大商贩到田间收购,收购价为每斤10元,大大高于本地小商贩每斤5、6元的收购价,截止目前,合作社共销售龙虾近30万斤,仅此价格一项,成员就多收入120余万元。由于雪灾影响,目前每亩龙虾产量仅为200斤左右,但每亩收入仍达2000元,远高于种植油菜与小麦的收入,经济收入增幅明显。
- 【信息】为了把小龙虾产业链做大、做强,我们要在积极发展深加工与品牌注册上下工夫,努力寻求成员的利益最大化。今年荆州市长湖垸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江陵工业园区的水产品冷冻、加工厂已经动工,年内可投产。我社已有多名成员入股该公司,今后我社将以长湖垸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大提高龙虾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农户养殖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
- 【信息】合作社坚持“优质服务,让利于民”的服务理念,积极为成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优质服务,为成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产前统一购进饲料原料、提供饲料配方。合作社与宜昌正大集团签定了饲料购销合同,根据成员的需要量,统一低价位购进饲料原料,并将厂家和市畜牧兽医专家提供的科学配方免费提供给成员,配合成乳、仔、中、大等四种层次的配合饲料,这种直接购料后配合加工的饲料价格低于同期市场价5%以上,大大降低了会员的生产成本,据计算,每头生猪出栏,可降低饲料成本近30元。 产中统一药物防治、技术指导。一是合作社定期聘请市畜牧兽医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从生猪建栏、品改、防疫、消毒、饲料配方等一系列技术上进行辅导,并编写通俗易懂的《生猪养殖技术资料》发放给成员,几年来,合作社共组织培训25场次,培训养殖户3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份。 产后统一组织销售。成员养殖的生猪,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外销,分别销售到湖南澧县金罗肉联厂、常德市谢家铺生猪交易市场、双汇集团宜昌分公司等地。避免了过去猪贩子收购压级压价现象,生猪价格平均高出市场价5%以上,每头生猪可多卖20—50元。几年来,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外销生猪达15万头以上,为成员累计增收超过450万元。
- 【信息】为了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共同闯市场,在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04年11月佘生云、高逢新等人提议,召集黄发美、陈险峰、艾祖军等人一起商议,筹备成立生猪养殖协会,以达到最大限度增加养殖户效益的目的,很快得到了本村养殖户的积极响应,通过一个多月的运作,民主选举产生了协会管理和服务组织成员。2004年12月松滋市杨林市镇石龙桥村生猪养殖协会成立。2007年7月,协会重新修订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组织机构,在市工商局注册登记为松滋市慧联生猪专业合作社。
- 【信息】科学化的种植与管理,畅通的营销渠道,使广大桔农从中受益,由原来每亩1700元提高到现在2600元,加上集中购药,每亩节约农资款30——40元,每亩增加纯收入约1000元。吸纳1017位柑桔种植户的加盟
- 【信息】公安县利民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坐落在207国道湖北、湖南两省交接地中心,于2008年3月25日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办公、服务场所面积3300平方米。 合作社在以余发刚为核心的领导下,带动了整个章庄铺镇的养鸡事业,由开初的6户成员发展到现在的40多户,共计喂养蛋鸡45万多羽,拥有成员185人,布满了章庄铺镇25个行政村,建立了10个示范养殖厂。 建好专合组织,加强行业内部合作与交流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这路,章庄铺镇利民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镇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历练,规模逐步扩大,作逐步规范,效果逐步显现,成员收入不断提高,成员人均收入10万元左右。成为了章庄铺镇养殖行业的经济收入领军团队。 从“紧”构建组织、推动养鸡事业的健康发展,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养殖技术培训、饲料供应,鲜蛋活禽营销,养殖户坐谈讨论。组建了技术组,技术员到户看病,统一疫情消毒等多个实体。合作社还民主选举了社长、副社长、理事、监事,合作社章程明确了合作社专业组织的工作职责,做到了有牌子,有办公厂所,有办公设施,有运作机制,有工作目标,有实际效果。 从“实”开展活动、合作社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本地的养鸡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实”出发,采取一些较实用的办法,做到活动经营,内容丰富,效益实出。 加强技术服务,把技术创新与服务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针对实际需求开展实习,交流,我们每年都要搞三到四次技术交流坐谈会,请专家老师上课,并实地指导,还组织成员到外地学习,印发常见的禽病预防、治疗等资料,让广大的养殖成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提高了科学养殖专业水平,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突出模式创新,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成本,增强养殖效益,严格按政府的“6化”标准进行高水平的科学养殖,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自动化、生产规化从业资格化、防疫条件规范标准化,粪污无害资源化、技术集成推广模式化。 从“高”实施品牌。顺应市场要求,提高蛋鸡养殖安全,打响奥羽品牌,做到无药害、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让广大人民吃到放心鸡蛋。 从“严”内部管理。利民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科学技术服务为载体,以蛋鸡物质供应和蛋鸡销售为实业的发展目标,开拓销售渠道,强化内部组织管理,组织理事讨论,确定合作社重大事宜。高度统一克服养殖技术困难,展望未来发展,簿利经营,让利于民,确保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连接,组织合作社与社员签定相关合作协议,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实行内部管理民主化,公开化,消除合作社内部人员的疑虑,增强管理透明度。 今后,合作社将进一步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完善各项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规范操作,在科学养殖和质量安全标准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份额,让参社社员进一步增加收入,享受到更多实惠,为全县养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信息】2014年初,公司通过合作社在新沟镇横台村流转了3400亩土地,建立稻虾共生生态农业基地,实行以稻为主、稻虾共生、标准有机、增产增效的新模式。“稻虾共生”生态农业模式采取的办法是:企业按每千平方亩1200元标准流转农民的土地后,出资建设“稻虾共生”基地,以60亩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招聘基地所在村的一个农民来管理,合作总社为其提供全程“四代一管”的服务。
- 【信息】2014年4月,监利县政府与福娃集团、东风井关农业机械公司共同投资建成福娃•东风井关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并成功举办了湖北省首届水稻机械插秧大比武。作为三方全力打造的集水稻全程机械化展示、演示,农机培训、研发、维修于一体的福娃-东风井关村,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了监利及周边县市农机手参观学习、观摩体验的基地,被权威媒体誉为“中国首家农机4S店”。 总社现配备各种农机具1000台套,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