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汇网(云华旗下网站) > 会员公告分享
【信息】 华容县鑫华油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6月,现有成员15764户,分布于该县8个乡镇35个村以及建新农场、大通湖农场、千山红农场等地,耕地面积215955亩。合作社不仅为成员的油菜生产提供生产技术、产品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全程服务外,还为成员户种植的棉花、水稻、小麦、南瓜等作物提供种子、生资、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服务。两年多来,合作社以良种为核心、良药良肥相配套、良法做保障、良田为基础,狠抓“五良”工程,全心全意为成员谋高产,求高效。经相关职能部门测查,合作社成员油菜亩产超过 300公斤,比周边农户高出近百多公斤;成员稻油或棉油套种亩均产出率较入社前提高35%,收入高出周边农户450多元。2012合作社经营收入8720万元,盈利1450万元,为成员返还盈利850万元,被评为岳阳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紧抓良种推广不动摇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合作社把良种作为标准化生产的核心,为成员筛选理想的种子。油菜为冬春主种作物,与夏秋种植稻、棉、菜等作物套种,季节争得很紧。为了给成员提供最理想的种子,合作社与长江中下游十三家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广泛获取最新良种繁育推广信息,筛选出适宜品种在社内做对比试验,最终选出低芥酸低硫苷品种“湘杂油二号”作为标准生产用种。与常规油菜比,良种每50公斤出油率比普通种子高出2公斤左右,亩产高出100公斤以上,且与套种季节紧凑相适应。2012年全社种植8万亩油菜,均使用该优良品种。华容县是全国油料大县,合作社成为重要的油菜生产经营实体,县政府还从专项奖金中奖励合作社10万元。 牢抓良肥良药相配套 良好的农药肥料能改良土壤,净化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增加作物的产量。合作社坚持“环保、高效、适用、价廉”的原则为成员选取良药良肥。从办社伊始,就寻找环保性能好的农药化肥作为合作社标准生产用药用肥。2011年,合作社正式选定“优拌”牌农药作为油菜标准生产指定农药。该药在播种时与种子拌和,起到高效低毒无残留的作用。2012年合作社选择“皆大欢喜”牌生物菌肥为油菜标准生产用肥。它能够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松化土壤,促进农作物的良性生长。今年合作社又将光碳核肥作为水稻、棉花等作物指定用肥,结果令人满意。 使用良法种植为关键 如果将良种良肥良药比作农作物高产的硬件,那么良法便是高产优质高效的软件。如果说硬件选取上可以由合作社专门人员来完成的话,那么软件则务必由各成员户来操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合作社标准生产就是将生产技术送上门,送到田间,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两年来合作社坚持为农户配送技术资料,进行生产技能培训,仅2012年就发放技术资料5次共8万份;合作社组织的农作物稳产高产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湖南农大农学院院长陈光辉专程来讲课。今年3月28日,针对油菜菌核病非常严重的现状,合作社特邀“大方植保”的专家教授20多人到田间地头勘查指导。在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合作社理事会及时将农技和专家测报的农情用手机短信传送给农户,2012年分别向成员共发送了六次农技信息。今年建立了“鑫华油菜”信息平台,按农时定期发送农技短信,发送的各项短信达到20多万条次。 坚持良田建设不放松 良田是高产之基。合作社把成员的良田基本建设作为一项长效基础工程来抓,制定了良田建设规划,购买了三台挖土机,组建了机械开渠队常年施工。合作社计划两年内改造升级农田42200亩,开渠道168条总长266786米,预计将投入资金331.5万元。从2011年冬起,合作社已投入资金120万元,完成了1.58万亩农田的排灌设施建设,这在今年大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合作社争取到了水利部门支持,将良田改造工程项目列入了国家“小农水”笼子,得到了国家财政的资金扶持。
【信息】4月2日,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司长刘拓等一行来我市调研农村林业改革发展情况,省林业厅副厅长柏方敏、岳阳市政协副主席、林业局局长万五龙及我市政协副主席、林业局局长李垂利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来到白羊田镇九丰油茶专业合作社,与林业干部、九丰茶油合作社代表、云尚养殖专业社代表、龙头企业代表等深入交流座谈,仔细全面了解我市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经营规模和下部打算。 在听取相关汇报后,调研组对我市在推进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林下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要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引导、鼓励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并与企业合作,快速发展壮大,走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子;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切实解决林农的林权评估、流转、抵押等诸多难题,努力推进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造福百姓。
【信息】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同丰浃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0月,现有正式社员158人,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38公顷,养殖大户165户。2013年,合作社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产值突破5000万元,并成为农业部第八批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08年10月同丰浃黄鳝产品荣获湖南省第十届(国际)农博会“金奖”。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成立6年来,合作社以网箱养殖鳝鱼为基础,推进健康高效渔业优质化、组织化和产业化。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优质新品种,进行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标准化养殖,良种自给率95%以上,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这种模式实现合作社与社员双嬴,通过统一采购苗种、饲料、鱼药等,社员每口网箱可节约成本100元,同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起水黄鳝质量优、价格好,促进了渔民增收。 基地优点良多,主要是:一是协议管理。合作社接受华容县水产局质量安全监督,因此执行较好,没有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二是投入品采购。合作社在洽谈饲料供应商时,具有充分的主动权,签订合同的饲料价格比单一养殖户签订的价格明显要低。当然,也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克服:一是合同约束力不强。本社社员有困难时找合作社,有好处则自行处理。合作社对外签订的销售协议,如果价格高于市场价,社员强调必须执行;如果低于市场价,则无法执行,影响合作社信誉。二是技术力量不强。虽有10年养殖经验,但总是得不到提高,没有形成标准化养殖技术,养殖成功率不高,每年都有养殖户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三是实力不强。合作社利润极低,尽管有省政府要求金融机构给合作社贷款的文件,但金融机构宁愿对农户贷款也不对合作社贷款,合作社难以做大做强。
【信息】岳阳县新墙镇清水村是以高效种植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村, 2014年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村”,村支部书记李大树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一、科学规划,明确新方向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关键。早在2009年,清水村就制定了《清水村建设规划》,为全村发展提供了具体、全面的指导方案。在科学制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清水村又对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方面编制了《新墙镇清水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清水河沿河景观规划》两个技术设计规划,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整统一的规划体系。 二、夯实基础,积聚新优势 自2013年以来,清水村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种植银杏、香泡、桂花、樟树等1975棵,绿化带2423米,绿化面积3149平方米,实现了房前屋后及空隙地全覆盖。投入120万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0立方米以上。自来水、沼气、太阳能热水器达到100%。成立环境整治理事会,聘请3名固定保洁员,每户配备3个垃圾桶,建高标准垃圾箱45个,保证了村庄洁化、净化、美化。 三、突出重点,实现新突破 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清水村坚持把葡萄产业和乡村游做大做强,作为强村富民的突破口。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2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5%,注册了“新墙河”地域商标,年产葡萄2315吨,产值2170余万元,种植利润接近1000万。借助清水村特色旅游资源和新墙河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清水村与湖南省宝中国际旅行社签订了“走进新墙葡萄园,体验乡村田园情”旅游合作协议,于2014年8月23日启动“新墙葡萄采摘一日游”项目,带动了10余家农家乐餐饮服务行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四、机制创新,探索新模式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村一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农户承包地通过托管方式,全部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包,然后按600斤原稻/亩的流转租赁金补贴给农户。原土地承包户参与土地流转后,优先安排在葡萄园务工,整个葡萄园基地现有务工农民600人以上,形成了农民“脱产不脱田,离土不离乡”的农业务工模式,既保障了基地用工需要,也保护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后的经济利益。创新协会互动机制。新墙优质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248人,初步形成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的“六统一”工作模式。 五、文明创建,推动新跨越 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研究制定了各项村规民约;建立党员、干部帮扶网,促使党员干部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形成团结,健康向上的氛围;利用“三八妇女节、老人节,在全村开展“最美保洁员”、“ 最美婆婆”、“ 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文明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信息】岳阳县新墙镇清水村是以高效种植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村, 2014年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村”,村支部书记李大树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一、科学规划,明确新方向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关键。早在2009年,清水村就制定了《清水村建设规划》,为全村发展提供了具体、全面的指导方案。在科学制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清水村又对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方面编制了《新墙镇清水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清水河沿河景观规划》两个技术设计规划,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完整统一的规划体系。 二、夯实基础,积聚新优势 自2013年以来,清水村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种植银杏、香泡、桂花、樟树等1975棵,绿化带2423米,绿化面积3149平方米,实现了房前屋后及空隙地全覆盖。投入120万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0立方米以上。自来水、沼气、太阳能热水器达到100%。成立环境整治理事会,聘请3名固定保洁员,每户配备3个垃圾桶,建高标准垃圾箱45个,保证了村庄洁化、净化、美化。 三、突出重点,实现新突破 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清水村坚持把葡萄产业和乡村游做大做强,作为强村富民的突破口。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2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5%,注册了“新墙河”地域商标,年产葡萄2315吨,产值2170余万元,种植利润接近1000万。借助清水村特色旅游资源和新墙河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清水村与湖南省宝中国际旅行社签订了“走进新墙葡萄园,体验乡村田园情”旅游合作协议,于2014年8月23日启动“新墙葡萄采摘一日游”项目,带动了10余家农家乐餐饮服务行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四、机制创新,探索新模式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村一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农户承包地通过托管方式,全部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包,然后按600斤原稻/亩的流转租赁金补贴给农户。原土地承包户参与土地流转后,优先安排在葡萄园务工,整个葡萄园基地现有务工农民600人以上,形成了农民“脱产不脱田,离土不离乡”的农业务工模式,既保障了基地用工需要,也保护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后的经济利益。创新协会互动机制。新墙优质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248人,初步形成了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的“六统一”工作模式。 五、文明创建,推动新跨越 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研究制定了各项村规民约;建立党员、干部帮扶网,促使党员干部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形成团结,健康向上的氛围;利用“三八妇女节、老人节,在全村开展“最美保洁员”、“ 最美婆婆”、“ 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文明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信息】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简称:隆平粮社)本着“多种粮、多产粮、产好粮、增效益”的宗旨,发挥湖南产粮优势,建设服务体系,探索现代种粮机制,培育新的种粮大军,朝着打造“隆平粮仓”目标积极探索。 目前隆平粮社已吸纳了科研、种子、化肥、农药、加工、粮机和贸易等单位成员10家,在长沙、常德等7个地市发展基层合作社24家,农民成员12465户,社内水稻面积1.7万公顷,产粮近40万吨,有17个基层合作社具有加工能力,装机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 1.着力打造“隆平粮仓” 通过5年的努力,在粮食主产区建立100个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面积6.7万公顷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3万公顷左右,生产商品粮80万吨,储藏加工销售“隆平粮社”品牌产品40万吨,打造从生产、加工、储藏、销售服务的十万产粮大军,成为名副其实的“隆平粮仓”。 2.健全服务体系 按照《合作社法》开展大分工、大协作要求,建设粮农服务队伍,降低成本,推广科技,提高种粮效益。将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种子、化肥、农药、加工、储藏、流通等产业与合作社对接,在合作社设立农资服务部、农技农机服务部、植保技术服务部和产品加工流通服务部4个部门,农技服务部门是隆平粮社为粮农服务的主要依托,是隆平粮社发展的重要支撑。 3.大力推广优质稻 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和优质稻生产,合作社超级稻、优质稻种植面积由入社前的6000公顷,增加到16000公顷,占全社水稻生产面积的90%左右。 4.推行标准化生产 隆平粮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使其成为种粮农民的自觉行动。把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组织有关专家编绘了《超级稻高产栽培模式图》,制订《“隆平粮社”品牌质量管理标准》和《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定期和不定期对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质量监控和质量检测。 5.加大培训力度 3年来,举办10多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学习培训班,印发2万多份学习资料,聘请专家为合作社农民讲课,传授种子、肥料、农药等粮食生产的科学知识,并组织现场观摩新品种示范基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6.打造“隆平粮社”品牌 依托隆平高科的科技优势,打造高附加值的大米品牌,现已将“隆平粮社”字体及标识分别注册了商标,并已经开发出“隆平粮社”香米、糙米、发芽糙米及稻谷深加工制品等各具特色的系列产品。特别是发芽糙米和稻谷深加工制品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开发出隆平粮社“发丫红”发芽米和米茶等产品,获“2009中国中部地区农博会”金奖。
【信息】美仑美奂的花园式厂区、川流不息的货运车辆、欢快流畅的生产车间、紧张有序的工作人员,还有满墙令人眼花缭乱的荣誉证书和奖状,任何一个到过铭泰米业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为之赞叹。给我们演绎农村创业致富传奇的是远近闻名的米业骄子——现任华容县政协委员、华容县铭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南铭泰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修明。短短几年里,这位朴实的中年汉子,不仅成功打造了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湖南铭泰米业有限公司,而且还带动周边近10万农民改良品种,增收致富。   他的致富机缘却来自2003年6月复兴村组织村里示范户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时,一次轻轻的触“网”。今日三农、市场预测、市场行情等专栏让他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操作员的帮助下,潘修明从网上了解到粮油加工行业发展可观前景。这年,他组织创办了华容县铭泰米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他多次利用远教站点寻求销售信息。有一次,他从《农商网》上查找到数条“求购优质大米”的信息,网上联系到广州市海珠区瑞宝金和米业,很快就签下了1000吨大米购销合同。初尝甜头,他信心倍增,当即为销售部购买了电脑,实行网上销售。随后,福建、江苏、广西、广东等地网上订单纷至沓来,公司销售业绩日日攀升。   2006年,潘修明受到远程教育网介绍的一些典型启发,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式生产,与公司周边10多个村场的农户签订了2万亩生产基地。2007年,他牵头组建了华容县铭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在生产规划、生产标准、农资配送、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上门收购、加工销售、价格核算上实行“八统一”。合作社社员3300多人,带动全县8个乡镇种植优质稻面积达6万多亩,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当年,公司生产销售总量超过2万吨,产值达到7152万元。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影响,铭泰米业却逆势而上,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公司产量节节攀升。收购三封寺镇复兴粮站实现公司整体搬迁,斥资1800万元新上一条国内最先进的大米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公司还与阿里巴巴网合作,建立了专业网站,公司知名度迅速提升,厦门信孚米业、深圳联益粮油等一大批客户从网络走来,成为公司的黄金客户。   2009年,公司与湖南农科院合作在三封寺柿树村建立基地,开发种植了2000亩有机稻,采取稻鸭共生、点灯诱蛾、性诱剂灭蛾、赤眼峰除害虫等生物防治手段,生产的有机稻米一上市就深受市场青睐,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湘鱼”牌大米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并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潘修明先后被评为全市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十佳领导人物”,公司也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全省“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示范企业,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信息】 2014年6月25日上午,原岳阳市政协副主席肖建华一行就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我市领导彭海云等陪同。 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江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及绿野星辰山野菜专业合作社,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产品采购和销售等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不断创新举措,实现了由创业初期的粗放式经营向规范化发展的转变,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发展类型多样、增收效果明显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153家,入股成员5696人,带动农户3.75万户,基本覆盖了全市农业的主要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3亿元。 调研组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农户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合作社建设中来。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长远增收致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信息】我社与养殖户签订统一购苗、统一销售、统一技术、统一饲料,开展一条龙服务,标准化养殖,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供苗种,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成品挑选、收购、销售,分户养殖,单独核算,开展一条龙服务、标准化养殖,大大降低社员养殖成本
【信息】我社目前拥有10000亩水面,成员128户,带动周边农户500多户,主要从事长吻鮠、胭脂鱼等珍稀鱼类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年产长吻鮠2000万尾,胭脂鱼200万尾。总产值680万元,利润200多万元。
【信息】合作社本着方便、快捷、成本低的原则,提前掌握社员养殖品种和数量需求情况,统一汇总,联系供应商家,由合作社统一进苗,这样,既保证了种苗的质量,又大大降低了成本。
【信息】合作社每年在龟、鳖、蟹、虾养殖的关键时期都要请专家给社员授课,针对不同情况专家实地进行指导。2011年共组织各类培训4次,培训社员和周边养殖骨干5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000余份。通过培训社员的养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商品率较上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信息】合作社实行服务“五统一”,即统一供种供苗、统一供肥供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包装标志、统一销售。“五统一”为广大社员带来了众多方便和经济利益,在促进社员生产经营规范化、科学化,帮助社员占领更广阔的市场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服务效果不断创造佳绩。同时,合作社在2011年注册了“赵桥牌”大祥西甜瓜商标,2012年,“赵桥牌”西瓜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今后,合作社将会立足于“三品一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争取获得更多更好的商标和认证,扩大合作社的影响范围,为广大社员带来更多更大的福利。
【信息】2010年,公司兴建3000亩有机产品河蟹养殖基地,顺利通过国家GAP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并成为沃尔玛(中国)投资公司挂牌的大闸蟹农超对接基地,使公司产品档次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大大提升了监利河蟹品牌,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有效地带动了社员增收,社员户平增收2000多元。
【信息】从2009年起,公司组织合作社全体社员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求,从建立生产档案和质量可追溯系统入手,重点改善虾蟹养殖环境,杜绝违禁药物使用,实行统一组织种苗,统一供应饲料和药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公司生产的河蟹、黄鳝、小龙虾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首页  2  3  4 5  6  7   末页